明珠弹雀出自汉扬雄《太玄·唐》:“明珠弹于飞肉,其得不复。测曰:明珠弹肉,费不当也。”意思是,用光泽晶莹的珍珠作为弹丸来打飞禽,即使得到了飞禽,珍珠也找不回来了。比喻得不偿失。宋代邵伯温《河南邵氏闻见录》卷六曰:“将明珠而弹雀,所得者少,所失者多。”也告诫世人,如若轻重倒置,不明是非,只会失去更多。
珠,形声字,本义指蚌壳体内所生的珍珠,也可引申指似珠的宝石。《正字通·玉部》曰:“历山楚水多白珠;蜀郡平泽出青珠,左思云‘青珠黄环’;西国琅玎碧珠;皆宝石名之以珠者也。”珠,自古以来都被视为珍贵的宝石,犹如人的高洁品行一样都是可贵之物。
要有慧眼识“珠”之能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云:“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,为木兰之柜,薰以桂椒,缀以珠玉,饰以玫瑰,辑以翡翠。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。此可谓善卖椟矣,未可谓善鬻珠也。”郑国人只看上了装宝珠的精致木匣,竟舍弃了珍贵的珠宝,可谓是舍本逐末。识别明珠要有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敏锐的判断力,如此才能识别潜在的人才和真正有价值的事物,才可分清主次轻重,从而取舍得当。
要有坚贞守“珠”之心。识珠容易守珠难,认清要走的路只是开始,坚守初心持之以恒地走下去,更需要有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信念。《左传·襄公十五年》中记载:宋人或得玉,献诸子罕,子罕弗受。献玉者曰:“以示玉人,玉人以为宝也,故敢献之。”子罕曰:“我以不贪为宝,尔以玉为宝,若以与我,皆丧宝也,不若人有其宝。”子罕拒绝宋人送来的宝玉,并告知宋人,我以“不贪”这个品德为宝,而你以这块玉为宝,你要是把这块玉给了我,那我们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了。为官为民,应以不贪为宝,始终如一坚守本心,不为名利所动摇,便能一直走在康庄大道上。
要有守“珠”传“珠”之才。魏晋时期的清廉父子胡质、胡威以廉慎著称,为后人留下了一段清廉佳话。胡质去世时“家无余财,惟有赐衣书箧而已”。胡威一生为官忠廉,曾直谏晋武帝要吏治从严、不搞特殊,后因功封侯。父子都是清廉名臣,子孙也是国之栋梁。胡质传“珠”,传的是廉洁,传的是家风,是世代遵循的道德准则。
以明珠弹鸟雀,不识宝珠珍贵,丧失了守珠的机会,更难有传珠的延续,只因最初不分轻重、本末倒置,最终得不偿失。唯有把握住轻重,理性面对,清除私心杂念,对一切诱惑腐蚀保持高度警惕,才能不越轨、不逾矩,不做明珠弹雀的傻事,才能确保大道不偏移,小节不丧失。
转载时间:2025-6-24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gzdis.gov.cn/lzjy/lzwsp/202506/t20250610_8812008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