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黔南州三都县一名47岁男子因持续7个月在大便中发现异常异物,前往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(以下简称“贵医大三附院”)就诊,经治疗后成功排出一条长达4米多的绦虫,引发关注。
据该男子介绍,早在7个月前,他便在排便时偶然发现大便中夹杂着类似“面条”的白色异物。凭借初步了解,他怀疑自己可能感染了寄生虫,于是自行购买中草药服用试图缓解。然而,一段时间的自行治疗后,异物并未消失,反而持续出现在大便中。令人意外的是,在此期间,他的身体并未出现腹痛、腹泻、乏力等明显不适症状,这也让他一度放松了警惕。
随着异常情况持续,男子最终选择前往贵医大三附院寻求专业诊疗。医生结合其症状描述及生活习惯询问,得知该男子一年会吃几次凉拌生猪血的习惯,初步判断其寄生虫感染可能与这一饮食习惯相关。
完善相关检查后,确诊该男子为绦虫感染,医生为其开具了针对性驱虫药物。服药后,男子成功排出一条长度超过4米的绦虫,经确认即为引发其症状的病原体。
“生食是寄生虫感染的重要风险因素。” 贵医大三附院接诊医生在接受采访时提醒,生鱼片、生猪肉、生牛肉等未经充分加热的生食,可能携带绦虫虫卵或成虫孕节。若人体摄入这些受污染的食物,虫卵或孕节会在体内逐渐发育为成虫,引发寄生虫感染。尽管部分感染者初期可能无明显不适,但长期感染可能对消化系统造成损害,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。
医生呼吁,公众应增强饮食安全意识,尽量避免食用未经彻底煮熟的肉类、水产等食物,尤其是来源不明的生食。若发现身体出现异常症状,如大便中出现异物、腹痛、体重异常下降等,应及时就医检查,切勿自行用药延误治疗,确保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
转载日期:2025-9-12
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lW7BeRRTcUfO0wWS3Cazew